东莞阳光网 |
设为首页 | 收藏本站

凫山:震山公祠重绽华彩 续写岁月故事

阳光寮步  http://lb.sun0769.com/  2020-07-21 17:23:23

走进凫山文化公园,荷花开得正盛,清风拂来,带着阵阵幽香。一座座依水塘而建的公祠为公园增添了一丝历史的痕迹,在这些充满历史韵味的公祠附近,一座古朴而又韵味十足的震山公祠正在重现旧貌。看着震山公祠逐步重绽华彩,今年89岁高龄的凫山村村民尹尧希感慨万分,走进震山公祠,老人仿佛又回到了旧日的时光。环顾正在复原的震山公祠,尹伯向笔者娓娓道来旧时在公祠内和小伙伴一起读书、一起睡觉的故事,耳边还不时盘旋着悠扬的粤韵,时光似乎在此刻变得斑驳而悠远......

采写/尹可莹

时代变迁  承载几代人的历史印记

6K4A3480.JPG

震山公祠坐落于凫山村大巷村民小组,毗邻该村的杏生公祠、柏庭公祠、方王公祠等公祠,承载着尹氏家族的历史。根据家谱资料记载及村民长者忆实,原“震山公祠”始建于清朝同治年间约1866年(丙寅年),因当时资金不足,公祠只建了后进而停建,直到民国25年(1936年丙子年)才完全建成二进一天井的“震山公祠”。

6K4A3460.JPG

“在我5岁那年,震山公祠正式建好,我们因此多了一个玩的地方,小时候我经常和小伙伴们到公祠里面玩,特别开心。”居住在公祠附近的尹尧希回忆说,当时公祠还被用作学校,孩子们都聚集在这里上学,公祠里经常响起琅琅的读书声。“除了在公祠里面读书,和小伙伴玩之外,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在公祠睡觉的日子。在我十一二岁的时候,一到夏天我就会到震山公祠里过夜。那时候,村里面几乎所有的青壮年男丁都会到公祠里过夜。”尹伯向笔者说,以前的房子小,一到夏天家里不够凉快,许多青壮年男丁就会到公祠里过夜。公祠宽敞且通风,村民们拿着木板整齐地排在地上,简单铺设后就躺在公祠里酣然入梦。

解放后,震山公祠一直为村集体使用,曾用作当时的讲播站、文化室、卫生站、民兵部、治保会、会计组等。改革开放后,商人在公祠开办了凫山草蓆厂,八十年代初开办电子厂,2008年用作凫山村社区医疗服务站。“改革开放后,当时在公祠的基础上扩建,开办了凫山草席厂,这是凫山村的第一间工厂。那个时候,村民们纷纷到厂内领取原料回家编织草饼。我记得那个时候,放学后我就要回家和姐姐一起编草饼。”凫山村“两委”干部尹荏棠告诉笔者,七十年代末公祠开办工厂后,成为大部分村民每天必去的一个地方,当时村里几乎家家户户都在编织草饼赚钱。一家人围坐在家门口编织草饼,成为了一代人的回忆。

重修回忆  村民自发捐款修缮公祠

6K4A3469.JPG

岁月沧桑、时光流转。历经光阴侵蚀,震山公祠于2013年被鉴定为危房而遗撼拆除。“衣食足而知荣辱”,震山公祠的重建时刻牵动着凫山村村民的心,因此凫山村以乡村振兴为契机,投入160多万,于2019630日启动重修震山公祠工程。当得知要重建震山公祠后,该村村民自发捐款,出钱出力,齐心协力重建震山公祠。截至712日,该村村民共筹集了近6万元的捐款,用于重建震山公祠。

“我每次经过这里的时候,我都会想起以前和姐姐一起拿着草饼交到厂里的场景。得知村里要重建公祠的时候,我觉得我作为村民应该出一份力去重建公祠。”作为捐款人之一的尹荏棠说,重建公祠是十分必要的,重建后让凫山村的子孙后代都能够缅怀和尊敬家族祖先长辈。同时,也为村里的长者们创造一个环境更加优美的休闲阵地。

6K4A3477.JPG

走进公祠,两扇红漆大门便映入眼帘,门下为巨大的门枕,大门上方嵌有花岗石横匾,阳刻“震山公祠”四个大字,公祠内的墙檐上镶嵌着五彩缤纷的绘画,横梁上刻着精致的木雕,整体建筑显得格外庄重典雅。震山公祠重修工程以“修旧如旧”为原则,最大限度还原震山公祠的原有面貌,截至712日,该工程已完成工程进度的90%,预计9月初能对村民重新开放。重建后的震山公祠将具备展览、交流、聚会等功能,成为村民交流沟通、互亲互助的好地方,它还将续写着岁月的故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