东莞阳光网 |
设为首页 | 收藏本站

人在寮步:90后小伙子恋上生猛鹰隼

阳光寮步  http://lb.sun0769.com/  2015-11-03 10:06:00

陈晓鹏12岁开始玩鹰,目前已是国内驯鹰高手,曾多次解救鹰隼

有人喜欢养狗、养猫,有人喜欢遛鸟,万万没有想到的是,生活中还有人喜欢玩鹰隼等生猛飞禽。大家或许在网络上见识过迪拜富豪玩鹰、玩豹之霸气。在寮步就有这么一位小伙子,玩鹰一玩就是八、九年。更令你没有料想到的是,他还是一位90后。9年来,陈晓鹏和鹰隼们产生了深厚的感情,并已成为国内一名驯鹰高手,虽然曾多次被抓伤,但是依然把它们当做自己的亲密伙伴,他打心眼儿热爱这些生猛的飞禽。

1677459072.jpg

从小喜欢上老鹰和游隼

说起玩鹰,在我国已有两三千年的历史了,从春秋战国,历经唐、宋、元、明、清,玩鹰历来就是帝王、达官贵族的嗜好。苍鹰卓越的生存能力和拼搏精神,一直为人们所喜欢,现如今不少人开始悄悄驯养苍鹰。

主人摘掉爪套、爪链,只见到一只苍鹰猛然间腾空而起,犹如一道闪电凌空射出……这是1028日,笔者在东莞香市动物园放飞场所看到的一个镜头。90后小伙儿陈晓鹏每天都会在这里放飞这些苍鹰、金雕、游隼、雕枭等生猛飞禽。

“我9年前就喜欢上了鹰隼,因为我觉得它们至高无上,桀骜不驯,是空中的霸主,跟它们在一起,浑身都有一股说不出的力量。”陈晓鹏一边抚摸着老鹰的头,一边告诉笔者。他来自广东湛江,记得上小学六年级时,舅妈把一只捡来的游隼送给了他,他就立刻对这只可爱又威猛的动物产生了浓厚兴趣,并通过上网搜索、看电视节目了解有关玩鹰隼的基本常识。身边的朋友知道他有这个爱好,就把捡来的或买来的鹰隼送给了陈晓鹏。掐指一算,陈晓鹏玩鹰已经有9年的历史了。

解救鹰隼放归大自然

玩鹰完全是一种爱好,鹰真的那么容易相处吗?显然是一个未知数。

“你看,我这脸上的伤疤都是被鹰抓伤的,这个手掌曾经被一只鹰戳穿了。”指着身上的一个个伤疤,陈晓鹏向笔者讲述其背后的故事。有一次,他在市场上看到一只老鹰的腿被人夹伤了,他解救回来后,准备帮其包扎伤口时,这只鹰一爪子抓了过来,他的手掌瞬间被戳穿了。当时,疼的他几乎昏厥过去。即便如此,陈晓鹏还是喜欢和鹰在一起。

在陈晓鹏的微信朋友圈,笔者看到的几乎都是有关玩鹰的信息。他还和其他城市玩鹰人士建立了联络群,经常交流有关玩鹰的体会和心得,有时候会一起出去野外放鹰,那个过程十分享受。鹰隼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,目前国内只有云南丽江等地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影响,当地民间尚保留有玩鹰的传统,在迪拜,吉普车和游隼是标配,国内法律还不允许。他告诉笔者,玩鹰主要是出于一种爱好,享受这个过程,他更多的是救助和保护这些珍贵的野生动物。为了更好地保护鹰隼,陈晓鹏选择去广州一所学校读兽医专业。

陈晓鹏说,当他在路边或是市场上看到有人贩卖鹰隼时,立即掏钱买回来,如果有受伤,就及时医治,等完全康复了就放归大自然。放生了多少鹰隼,他记不清了。由于这些鹰隼和他产生了深厚的感情,加之担心有人猎杀,一般选择晚上放生,有时鹰隼在他头上盘旋,久久不愿离开,在陈晓鹏的不断恐吓下,鹰隼们方才远去。

每天和鹰相伴累并快乐着

为了能够拥有和鹰更多相处的机会,20144月陈晓鹏选择来香市动物园做一名驯鹰员,把爱好变为一种职业。

“平时主要是把鹰隼架在手上抚摸,看它的眼神。鹰隼没有更多的肢体语言,主要看眼神等,从它的眼神中可以看出许多东西,如果受到惊吓时,眼神表现出很有敌意;如果眼神是虚的,就说明它此刻很放松。”陈晓鹏说,驯养刚开始时鹰隼们会表现得十分惊恐,不吃东西,就让它们喝水,用肉去挑逗,让其慢慢放松。然后慢慢地靠近它,让它接受你。鹰隼吃软不吃硬,取得它们的信任十分关键。

陈晓鹏告诉笔者,这些飞禽都是具有一定个性的,很有脾气,尤其是金雕,如果在飞行过程中受到游客的惊吓,有可能会飞走的。不过,都在园区内,很快就能够找回,因为每只鸟都有GPS定位。

目前,香市动物园共养殖了1只金雕、1只鹰雕、1只雕枭、2只苍鹰、2只游隼、1只猫头鹰,这8只猛禽由陈晓鹏和另一名同事负责驯养。它们的食谱十分丰富,平时主要吃大白鼠、小鸡、鸽子、兔子等食物,有时还会添加鱼肝油、维生素等。在鹰隼的馆舍,他向笔者介绍每一只苍鹰、游隼、金雕以及它们的性格、品行等,陈晓鹏如数家珍。

据悉,苍鹰、金雕、雕枭等动物的飞行表演有高空盘旋、塔顶盘飞、苍鹰捕猎、鹰雕高空俯冲等项目,每一项都是惊险刺激的,尤其是老鹰捉小鸡,平时更是难得一见。陈晓鹏表示,这些苍鹰对小鸡兴趣不大,一般都是用弹射器把鸽子弹到半空中,鹰从高空俯冲而下迅速捕捉猎物。当鹰隼们刚一捉住猎物,他就立即赶过去,把鸽子等解救出来,不会让游客看到猎杀的血腥场面。

据陈晓鹏介绍,目前,受环境等因素的影响,鹰隼人工繁殖相当难,除非从小培养它们的感情。他说,玩鹰已经成为他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,这条路他会一直走下去。

采写/陈 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