东莞阳光网 |
设为首页 | 收藏本站

手制炒米饼 传统年味飘香数十载

阳光寮步  http://lb.sun0769.com/  2015-03-04 16:49:58

    “凼凼转,菊花园,炒米饼,糯米团……”一首广东经典童谣,勾起了多少寮步人对旧时过年的回忆,家家亲手制作炒米饼、糯米团、油角仔、糖环、碌堆等传统小食,都是儿童们钟爱的“零食”。炒米饼,又称“硬饼”,是寮步人过年家中必不可少的传统食品,回忆中爷爷奶奶珍藏在那铁罐儿里的米饼松脆、甘甜、可口,是新春佳节亲朋好友你赠我往的浓郁的人情味。

手工制作传统“年味”

在西溪村的祥和饼家里,虽然被包装袋密封起来,炒米饼那酥香、诱人的味道却未能被掩藏。早上10点半,店主兼师傅祥叔正在称量材料,准备制作客户们订购的炒米饼。按照一定的比例,祥叔往炒熟后的粘米磨成的米粉里加入清水、白砂糖、花生油、花生碎粒,用机器搅拌均匀,随后反复搓揉搅拌好的炒米粉。“反复搓过的炒米粉做出来的饼入口感觉特别滑。”祥叔告诉笔者,反复搓粉能够将因搅拌不均匀而出现的颗粒揉碎,做出来的炒米饼口感特别细腻。

“想要做出来的炒米饼不硬,口感松化,最重要的是控制好水的分量,水多了,饼就会硬,水不够,炒米饼又不会成形,经过多年的反复试验,我才找到合适的比例,做出比市面上松脆的炒米饼。”已经有32年制作炒米饼经验的祥叔跟笔者分享自己做炒米饼的“秘诀”时,脸上带有几分满足感和自豪感。

不光是炒米饼所需材料的分量调配,就连印饼也特别考究“功力”。压得太实或太松都会影响炒米饼的质量。往印有“福”、“禄”、“寿”、“大吉”等字样的硬饼印里填满炒米粉,压平,用硬饼槌槌实,把底部刮滑,在硬饼印前后端各用力敲打一下,使炒米饼脱模,放在硬饼筛上,最后放入烤炉里烤上30分钟,一盘松化、酥香、可口的硬饼就完成了,一股熟透了的炒米粉的香味扑鼻而来。趁炒米饼出炉,笔者尝了口鲜,松脆的炒米饼入口即融,口感细腻,甜度适中,虽然没到春节,却充满着年味儿。

传统手艺面临失传

今年48岁的祥叔,1983年到东坑学做硬饼,87年学有所成回到寮步创业,创立了祥和饼家,距今已有28年的历史,然而,由于各种因素,这一门传统手艺却要面临着失传。

“现在越来越少人吃炒米饼,尤其是年轻人更加不喜欢吃,早些年,订单都能达到67吨,这两年,都锐减到2吨以下。”祥叔的女儿阿君,从小就帮助制作炒米饼,虽然平日里只帮着做一些简单的步骤,但是制作炒米饼的每一个步骤,她都清清楚楚。然而,现就读于广州某所大学的人力资源专业三年级的阿君表示,自己并没有打算接收父亲这门传统手艺,而祥叔两夫妇也表示,做这一行实在是太辛苦,做炒米饼耗时费力,讲究技巧,现在除了老一辈人外,能做炒米饼的年轻人几乎没有,而且随着现代人传统观念逐渐淡化,订单量大不如前,前景并不乐观,还是希望儿女们能够走出去见识见识。

在各种进口零食、西式糕点的冲击下,传统小吃无疑是逐渐被淡忘,面临着消逝的危机。然而作为某个时代独有的风味,历史赋予传统小吃的意义却不会随岁月流逝而被遗忘,因为那不仅仅代表一种味道,更是一份情感。有这么一位老人,十多年来,每年都到祥叔的店里订十多斤炒米饼,这是足够她吃上一年的传统美味。

虽然时代在变,人的观念也在变,但你赠我往的炒米饼依然是维系亲情的纽带、分享快乐的桥梁,炒米饼的传统味道,依旧散发出浓郁的人情味。

统筹/周雪平  采写 /尹婉媚